找到相关内容307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瑜伽师地论提要

    体),因缘果,八相组成。   2、相施设建立: 由寻伺体性、行相、等起、差别、抉择、流转、七相组成。   3、施设建立: 由相应寻伺依处、事、求、受用、正行、声闻乘资粮方便、独觉乘资粮方便、波罗密多引发方便,八相组成。   4、不如施设建立: 广辩十六种外道的思想差别,是研究古代印度哲学的重要资料。   5、杂施设建立: 此明三种杂染:谓烦恼杂染、业杂染、生杂染。   有心地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941946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导读

    关于此,日本有几位学者有注意到八世纪印度觉贤阿奢黎之《智心髓集会疏》中,对于“瑜伽行”之定义:  “彼等(瑜伽行派)以‘胜者子,三界唯心’之圣教义,以  与法(bhāva)相应(anurūpya)而行故,而说是瑜  伽行(yoga-cāra),即是瑜伽(yoni?omanasikāra-  yoga”(7)。  相应(anurūpya)于法,依 “anurūya”之字义,应该是“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3747358.html
  • 实践与解说——吕建福先生佛学笔谈录

    之“正闻熏习”、“”,佛教各宗之“闻思”均乃修行,您所说的“成为实践与体会的向度”。唯识宗之特胜处在于将“熏习”的道理说得深细而透彻,有能熏四义、所熏四义,在七转识与第八阿赖耶识因果相续的...唯识学来看,虽有相对的世俗谛真实,究竟而言,也只是第六意识的一种精思妄想而已。 问:探讨人生解脱的课题,依瑜伽行派唯识宗的观点便认为,人生要解脱必须由熏习作用的层面而为之。依此,所谓“正闻熏习,...

    吕建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3051329.html
  • 阿含学与阿含道

    思惟,那么就是,另外一种话就是,合乎理性的心理来操作来思惟法。实际上思惟是要依法、依义、依法次法,而不能依语,就像给医生看病,医生开药给你,也指导你怎么样来料理你现在身体的毛病,你听了、...善学、增上信学、增上戒学、增上心学(或增上学)、增上慧学、正解脱学、无学,这等于是它有层次之分来学习阿含,另外我要介绍的是“阿含道”,也就是佛陀所走的道,佛陀所说的道,佛陀要学生们行走的道,那就是阿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4753137.html
  • 佛教的和谐观

    智慧观照,,则法随法行,精进办道,随缘成就一切资生事业。   只要,通达各种顺逆因缘本相,“自净其意”, 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随缘成就一切资生事业,那么,我们的...是有漏,以世俗有为境界故;修正行位诸菩萨等,多分修习法缘之慈,亦多有漏,大乘教法为境界故;得无生忍诸菩萨等,多分修习无缘之慈,虽有所缘,缘法界故,譬如眼等异熟诸法,无有分别,不加行,任运转故,说名无缘...

    肖永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5458483.html
  • 佛法与外道之差别及佛法之根据

    因唯感人天。乃至清净胜果唯清净胜道始可得之,所谓听闻正法、、法随法行、五根、五力、觉支、道支、六度、四摄等是也。苦集灭道,流转还灭,招感引发,决定决定。是之谓缘生决定义。如上所明,诸法体空,其...用,则听闻正法,乃至正智现观对治无明是也。无如分别,则无由引生正智。正智不生,谁复能除无明耶?抑正智非全无分别也,加行智有抉择法相之功,后得智有善巧度生之用,根本智亲证真如虽无分别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1164684.html
  • 欧阳竟无的佛学方法论(李广良)

    ,而必超于不思议也。四、不可以结论处置怀疑,而必以学问思辨解决怀疑也。  在“一切佛法研究皆是结论后之研究”这一思想基础上,欧阳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:“多闻熏习,。”[14]“多闻熏习”是他力,即不断学习,接受佛法的熏陶,以引生无漏种子。“”是自力,即明辨精析,以期思想之大发达。他要求人们精研佛理,以挽救近世以来衰颓的学风。他说:“中国人之思想,非常笼统,对于各种学问,皆欠精密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4567207.html
  • 试论佛学“四化”在禅修中的意义和价值

    的相似佛法。  3、低级庸俗之法非是佛法。佛学是导引人们破迷开悟、解脱出离的伟大圣学,要做到开悟解脱,就必须遵照“多闻熏习,,勤修加行”的修习次第,在现实生活中,脚踏实地地认真行持。此中“多闻熏习”能成就闻慧,“”能成就思慧,“勤修加行”能成就修慧。也只有成就了闻思修三种智慧,才能成就现观,而超凡人圣。仅以多闻为例就说明了这一点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十九云:“多闻能知法,所闻能远恶,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1967838.html
  • 色蕴的生,住,味,患与离弃

    ) 佛又说:「当自性的无常被观照,自性的无我也被理解,三相之一若被察觉,其他二相也会被领悟。」([三菩提经Sambodhi sutta]) 「诸比丘!对色,且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!诸比丘!比丘若对色,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者,则厌患于色。喜尽故贪尽,贪尽故喜尽。喜贪尽故,名为心解脱、善解脱。」([蕴相应52.10])   佛在《杂阿含265经》中将五蕴比喻为:「观色聚沫,受水上泡,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2084681.html
  • 正知正念 活在当下(真实的故事)

    给她,并适时开示她。因为他认为;逆境正是增长自己慈悲与智慧的时候:对方有烦恼才会情绪不稳,本来这就够苦的,悲悯他都来不及,又怎么可以令她苦上加苦呢?更何况不论外境如何,都是因缘和合,自己应当,...的就是活在当下,保持正知正念。我相信‘所不失,未不得’,业果是会相续的,即使往生,来生我一样会出家修学佛法。”当时只感到他是如此的自在、洒脱,一点也看不出来有任何的紧张及挂碍。他唯一要求别人帮忙...

    慧琪

    |烦恼|正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242032020.html